防雷知识当前位置:首页 > 防雷知识

帕玛斯区域防雷技术讲解

发布者: 发布时间:2018/9/17 15:27:26 浏览次数:

帕玛斯区域防雷技术讲解
  引 言
  旅游景区、高尔夫球场、大型赛车场、海滨浴场、大型厂矿、工业园区等区域性对象,一般位于山区、郊区和海边等野外地区,雷电环境较为恶劣。这些区域的防雷不但存在相当的必要性,还面临较高的防雷难度。为了尽量降低区域性雷电灾害的风险,在节约防雷装置建设成本的前提下提高其防雷效果,我们提出了区域防雷的防护思路和应用方法,将需要采取区域性防雷的防护对象定义为“防护区域”,对防护区域采用的整体性防雷技术定义为“区域防雷技术”。
  1.从防护区域全局出发,做好整体防雷
  1.1 改善防护区域的防雷接地状况。良好的接地是提高防雷效果的重要因素,但大部分防护区域的地质条件普遍较差,因此很有必要在建筑单体建设前期即采取改善防雷接地的相关措施。充分利用桩基中金属材料作为防雷接地装置,设置明显的预留接地标志,便于在将来的建设过程中得到有效利用;充分利用绿化用地,加大换土量,保证所使用土壤的质量;统一规划设计,合理的综合利用各建筑单体的接地装置,降低防护区域的共用接地电阻。
  1.2 采取区域性直击雷防护措施。在防护区域周围适当的制高点设置多支独立接闪高杆(避雷高塔),并设置独立接地装置。尽量将雷电在防护区域外围得到释放,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防护区域自身的雷电风险。这种防护思路源自声东击西的战略思想,通过牺牲其他力量来达到保护自身的目的。在第一类防雷建筑、变电站、旅游景区等场所得得到了广泛应用,并充分验证了其良好的防雷效果。
  1.3 全方位完善线路防雷措施。为了有效降低电源线路和信号线路的雷电风险,提高线路防雷能力,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:在外围的输电线路上架设接闪线(避雷线),降低输电杆塔的接地电阻,在架空线路与埋地线路的转换处设置高压避雷器,尽量加大埋地线路的长度,并穿金属管道(金属管两端应接地);提高通信线路和电视线路等信号线路的防雷能力,尽量采用光缆输送方式(光缆的金属线在转换处做好接地处理),同时注意采取埋地措施。
  2.完善防护区域内各单体的防雷装置
  2.1 完善建筑单体外部防雷装置。建议各建筑单体按照较高的第二类防雷建筑物标准进行设计、施工。进入建筑物的电源线、信号线缆应穿金属管埋地引入,且金属管两端应接地。
  2.2 完善建筑单体内部防雷装置。电源线路、信号线路安装电涌保护器;做好等电位连接措施;电磁环境要求较高的场所采取屏蔽措施;保证接地装置质量,尽量降低防护单体的共用接地电阻。
  2.3 加强区域自备电源建设。自备电源与外来电源不同,自身具有较好抗雷电干扰能力,同时可以应对计划性停电和突发性停电事故,并具有双路供电功能。
  3.重视防护区域的雷电预警工作,提高主动防御能力
  3.1 充分利用已有的雷电预警平台及预警产品,必要时在防护区域建设独立的雷电预警平台。雷电预警技术对于雷电敏感行业来说意义重大,挽救生命,保护财产,大大减少了雷电引发的各种损失。广泛应用的领域包括气象行业的雷电公共预警、电力行业的雷电应急处置、采矿行业的野外作业指导、航空行业的飞行管理、石油化工行业的危险作业、旅游行业的人员安全防范等。
  3.2 努力提高企业和员工的防雷知识水平与防雷意识水平,建立防雷安全制度,加强防雷装置检查与检测。加强防雷知识学习,组织员工开展防雷知识培训,从而正确认识雷电,提高防雷意识和防雷技巧。建立和完善防雷安全管理制度,落实防雷安全责任制,确定防雷安全管理的责任部门和防雷安全管理员;每年3—4月组织一次防雷安全检查,并在每次影响明显的雷暴过程后对小区防雷装置进行检查维护(重点检查屋面防雷装置、电涌保护器);定期申报防雷装置定期检测,落实防雷隐患整改;及时上报雷灾,配合做好雷灾调查和鉴定工作;建立健全防雷安全档案(包括防雷安全制度,防雷图纸、检测报告等技术资料,防雷装置检查维护记录、防雷隐患及其整改情况,雷灾记录,防雷安全培训记录等)。高度重视防雷装置的检查与检测工作,共用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、电涌保护器的性能、等电位连接的质量等需要使用专业的仪器进行检测,才能全面而及时的发现其存在问题,以便消除各种防雷隐患。
  关注雷电天气,及时采取预防措施:如切换自备电源、及时通知员工预防雷电威胁。预防措施是提高主动防御能力和降低雷电灾害风险的重要手段。
  4 帕玛斯防雷公司关于区域防雷知识总结
  通过对区域防雷技术的分析,我们得到以下三点结论:
  区域防雷技术可以用来更好的完善区域性防护对象的防雷装置,提高防护区域的整体防雷能力;
  区域防雷技术包括整体防雷技术、单体防雷技术和区域雷电预警技术等;
  利用雷电预警技术,提高主动防御能力,将更好的提升区域防雷效果。

上一篇:浅解机房信号系统防雷的施工工艺

下一篇:没有了!